全部城市

李大川:规范诊疗是基石,做不好其它都免谈
毫无疑问,我国医疗服务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能力差距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弱,造成了我国居民就医习惯不平衡,想要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把病人留在基层这一目标,规范诊疗是其中不必可少的一环。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处长李大川在第三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暨广东医联体建设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自从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后,2009年到2016年的平均住院日就缩短了10.5%,下降0.22天,另外抗菌药管理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抗菌药使用的合格率在提高,次均的抗菌药使用量在下降,另外次均住院费用的增长幅度也基本上低于非临床住院的数目。  “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医疗费用增速放缓,结构趋于合理,但目前来看依然还不够,现实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我国医院面临转变和提高,为规范诊疗创造条件  近年我国医院正处于“三转变、三提高”医院管理、公立医院改革中,一个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规模型向精细管理集约性来转变。  李大川处长表示,这其实就离不开医疗规范行为,包括我们怎么通过建立目标,怎么通过人财物实现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怎么样通过我们质量效益增效分析管理,另外我们绩效、评价、总结这方面来达到这样的目标。  此外,当前公立医院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取消药品加成,今年年底耗材加成也要取消,这一大块收入会减少。同时要提高医疗服务收费,这里面通过增设医师服务费,提高技术服务收费等等这些来改善医院的收费结构。这就需要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来降低药品耗材费用中的不合理部分,就能腾出空间,能够重点提高诊察、手术、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另外,我们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来看,这显然也是必然的要求。“我们传统的是按项目来收费,像今年已经在全国30个城市进行按DRG诊疗来付费这样的试点,按疾病诊断相关者付费,大家都不陌生,我们都在各种场合学习过,在很多地方也了解过,这种方式就是医保打包支付,你的所有成本都在里面,这一个病种,我的支付标准就这些,如果说你的花费支出超过了打包的费用,医疗机构就要承担支付部分,如果你通过你的规范诊疗、精细化管理,你的花费低于这个付费标准,你才能有盈余。”李大川表示,当前从我国医院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改革出发,规范诊疗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医联体建设也是一样,怎么样在医联体内部达到同质化管理,基础就是诊疗规范化,只有规范了,才能达到同质化的水平。  我国规范诊疗现状:还在不断完善中  其实,为了促进规范化诊疗,我们已经出炉了很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比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17条指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这些要求开展诊疗工作,同时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  “包括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每年都会定期更新,还会根据疾病发展不定期的发布一些诊疗规范、治疗原则。”李大川介绍,以肿瘤治疗规范为例,仅2018年就发布了18个病种诊疗规范,今年又加上了10个,都说明了我国对于规范诊疗的力度以及不断完善中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规范诊疗在现实落地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李大川指出,根据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调查报告,1/3的基层医生对指南规范是不了解,围绕这个规范来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有1/4的医生达不到一半的准确率的水平。  另外规范落实程度也不够,在结直肠癌方面,一方面是治疗不足,一方面就是过度治疗,结果就是咱们整体的诊疗水平与国际差距是比较大的,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中国是47.2%,美国是66%到68%这样的水平,我们肿瘤方面诊断的分期、分型很重要,做得不是很够,另外治疗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另外我们可以看到靶向治疗,靶向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有些靶向药物就上了,这里面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导致我们治疗不好。  规范诊疗后的改变:治病同质化  规范诊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同样一个疾病,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在不同医生手里面,都能够采取差不多的治疗手段,都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在很多国家都已经有过成功的案例,我们国家也要去努力做到,特别做好路径管理是我们将来按病种付费,是诊断付费的基础。”李大川说道。  那我们要怎么做?李大川建议,首先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加强药事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物服务能力,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等为重点,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着力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加强信息化管理:强化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信息化工作满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  李大川处长最后表示,诊疗规范是基础,如果没有规范的诊疗,一切的管理、考核、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这些都不会落实,要想达到规范诊疗,核心的是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同时医院加强管理,让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规范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这样一个动力,都有这样一个主观意愿,这样诊疗的规范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质量也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