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超过1亿的人口患有糖尿病,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为中国人,2030年国家花在糖尿病上的费用预计将达到3600亿元。”在3月12日举行的“慢病防治健康行”项目——中国糖尿病“管家”工程启动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强调目前我国糖尿病形势严峻。 面对我国如此巨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有效诊治备受瞩目,然而我国糖尿病诊治情况并不乐观,糖尿病“三低”现象仍然严重:近七成患者不知身患糖尿病;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仅25.8%的患者接受治疗;在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仅39.7%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新降糖药的推出虽然有一些作用,但并未彻底改变糖尿病治疗现状,因为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是疾病预防、药物治疗、生活方式、适时监测、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综合管理的结果。 如何加强预防、诊断和综合治疗?郭晓蕙教授指出:“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医务人员不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在国外,血糖稳定、状况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主要靠患者自我管理,这部分患者占总数的70-80%,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病例管理,对急症期、复杂难治患者进行急症管理,这两种患者占总数的20-30%。” 在我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郭晓蕙教授介绍了联合评估模式和医院社区一体化模式,她表示首先要有观念的转变,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确自己作为日常自我管理者的责任和角色,把医务人员看作是自己疾病管理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使糖尿病管理从点到面,从医院内到家庭,从患者到整个社会。 作为“慢病防治健康行”大型国家慢病公益示范项目的子项目,“糖尿病防治健康行”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发起,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联合支持。阿斯利康相关负责人王海珠表示:“患者至上和科学为本是阿斯利康的价值观,阿斯利康希望通过提供平台等方式推动中国糖尿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而真正帮助到患者。” 中国糖尿病“管家”项目将通过患者援助、临床研究、医护药师教育、患者管理等举措的落实,辅以新媒体、新移动技术的应用,突出社会大众的对于糖尿病防控的重要影响力,形成政府、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患者、社会大众等“多位一体”的监管执行渠道,最终提高糖尿病的综合防控效率。 “管家”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搭建了一个以“患者自我管理”为核心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旨在促进患者加强自我疾病管理、促进医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疾病管理、促进医患互动。项目将覆盖8000-100000名患者,主要针对有心血管高危风险、BMI>24、伴胰岛素抵抗等问题的住院患者。
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