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遇医患纠纷可找“中间人”调解
遭遇医疗纠纷理赔无门,走法律途径不仅成本高,处置时间也长,故患者家属拉着横幅到医院“讨说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今后医疗纠纷私了(医患协商解决)、官了(卫生行政部门解决)、官司了(诉讼解决)都“难了”的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7月30日,惠州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惠州市医调委”)成立,该机构为省医调委的分支机构,是中立、独立的第三方人民调解机构。今后在惠州遇到医患纠纷可免费寻求惠州市医调委进行第三方调解。  医患纠纷全市年均超300宗  惠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医患纠纷明显增多,三年来全市合计发生医疗纠纷近千宗,年均300多宗。  据省医调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传统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患者与医方直接协商解决,二是由患者向医方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并申请行政调解或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处理,三是通过诉讼、司法解决。但是由于双方私下协商解决难以达成协议,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调解容易被认为偏袒院方,走司法途径对患方来说成本高时间长,都难以有效解决医患纠纷问题,因此,“医闹”现象无奈而生。据悉,在惠州市近3年的近千宗医患纠纷中通过医疗鉴定解决的只有90多宗。  “医患关系本应该是最和谐的关系,但是当前趋于紧张。”市卫生局该负责人表示。据悉,早在2009年,惠州便提出要探索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但限制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迟迟未能成立。  医调委独立于行政部门  据悉,惠州市医调委是经报备惠州市司法、卫生局同意设立的专业性医患纠纷第三方人民调解组织,属广东医调委的分支机构,业务隶属当地司法部门的监督指导,是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患者和保险公司的第三方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公平、公正、中立、及时、便民的原则,既不代表医疗机构,也不代表患方。  “在处理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时,一般先安抚死者家属,倾听他们的诉求,再看看医院怎么说,调解员耐心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双方都同意调解的前提下,写申请书、意见书等,调解员收集证据后,交由省里的专家库分析讨论,以及征求律师团意见。然后向医患双方提出调解意见。对需要进行经济赔(补)偿的案件,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赔(补)偿。”据省医调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医调委自今年6月底试运行以来已受理调解惠州地区医患纠纷案件16起(引导尸检4件,属于死亡案件的有8件,现场处理医闹10件),3例已全部调解成功,其他13件近期有望调解成功。





  平均30天左右完成调解  据省医调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市医调委共有工作人员6名,这些人员都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务的离退休医务人员和政务工作者、律师等,经过了专门的培训,并处理过多宗案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今后还将进一步吸收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和警官,以及其他医学、法律人士参加。此外,惠州市医调委还可共享省医调委的专家资源。据悉,目前全省医调委机构聘任具有较高专业调解技能的专职调解员95人,未来计划建成拥有200多名各医学专业学科专家的第一批医学咨询专家库和法律咨询专家库。  该负责人说,医调委调解医患纠纷平均30天左右可以完成整个调解过程,不收取当事人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