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医生应给予患者温暖”时,医生是否幸福的话题往往被忽略了。有人说,在中国当医生全球最难:一个专家门诊要出到下午一两点、出诊教学写论文哪样都不能少、青壮年医生猝死频发……这些都在提醒社会,医生的幸福感也需要保证,这对医患来说都是件大事。 九成医生觉得不幸福 在央视推出的“幸福是什么”特别调查节目中,北京市朝阳医院一位骨科医生面对镜头时发出了“我一点都不幸福”的感慨,原因是自己每天门诊一百多人,热心帮助一位病人还被指责态度不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精神科医生坦言:“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们为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稳定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这里面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可社会认可我们了吗?待遇平等了吗?就这几点来说,我觉得自己不幸福。” 国内某网站调查显示,90%的医生觉得自己不幸福。在另外一项大型调查中,近四成医生表示工作压力非常大,“有时甚至感觉要崩溃”,压力的主要来源并非晋升的艰难或收入的微薄,而是患者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和不认可。60%的受访医生说,每年都会经历或者见到同事被患者殴打的情况,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医生烦恼的主要来源。 患者治愈是最大的幸福源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也认为,与过去相比较,医生的幸福感普遍降低了。“幸福感是一种对于自我内心的评价。现在,整体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生工作压力很大,这些都导致医生内心的焦虑和职业恐惧增加,幸福感也随之降低。”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当下医生在物质条件方面的满足相对提高,但精神上的追求还比较薄弱,因此幸福感会有所缺失。他解释说,这与整个社会大环境都“重利轻义”有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做有道德的事才是幸福”,只有当你做与利益无关的事而感到快乐,那才是幸福。 长时间的学习、不断的进修、严格的训练、紧张的工作环境都大大掩盖了医生的幸福体验。尽管如此,每位医生对幸福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医科院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傅凤环对记者说:“医生是人,而不是神,更不是治疗疾病的机器。医生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有每个医生通过点滴努力找到幸福,才有精力把这种力量传递出去。” 医生们的幸福瞬间 那么,医生的幸福感都来自哪里?在医科院肿瘤医院“第六届青年医师沙龙”上,十几位青年医生畅所欲言,说出了他们心中的酸甜苦辣。 能治病救人被大多数医生视为人间至乐。医科院肿瘤医院邵军说,美国一家报社曾经举办过“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有奖征文,位居榜首的就是,历经风险开刀后终于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生。“当病人康复的时候,医生得到的是一种爱情爆发般的幸福感,这一点我每天都能真切感受到。”麻醉科的张明珠也深有体会。她刚毕业时,有一次坐飞机,碰上广播呼叫医务人员,刚开始她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处理不好,没有应答。呼叫第二遍时,她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在受煎熬,过去后通过对症治疗,缓解了那位严重痛经患者的疼痛,并收获了患者的谢意。她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这就是医生这个职业的魅力,在其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即使空着双手也比钱袋子更有力量。” 赢得患者信任是医生又一幸福来源。在一项调查中,63%的受访医生表示,“取得患者信任”让他们感到最快乐。影像诊断科张仁知在细节中体会到这点。有一次,他给一名乳腺癌患者做术前检查。这位患者分期比较早,又做过CT,一般情况下,肝脏、胆囊没事。“那天,我问了患者一句‘你的胆囊做过手术吗’,患者马上就说,‘大夫你真好,上次做超声的时候,我的报告上还写着肝脏胆囊脾脏胰腺未见异常,实际上10年前我的胆囊就被切掉了。”张仁知说,就这一个细节,患者就会觉得你很认真,信任感油然而生。 给予的前提是拥有。如果医生不幸福,职业倦怠、医疗事故、人才流失等问题可能随之而来,最终受苦的还是患者。 提高医生幸福感需全社会努力 医生能否找到幸福与个人的价值选择、人文素养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医疗环境有关。除医生自身外,关乎整个行业和医疗群体的幸福感,也需要国家从制度和法制层面、社会从环境层面、协会从执业层面、医院从管理层面等共同努力。 王一方呼吁,首先,全社会应该正确定位医学和医生,还医生应有的职业尊严。“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技术高度发达,自己也有钱治病了,为什么还不能百分百地药到病除?人们反而更难以接受医学的局限性,这也被称为‘现代性魔咒’。政府要重视医生的价值,号召全社会尊重医生,接纳医学的局限性,为医生创造一个好的执业环境。” 其次,医改应努力让医生获得合理、体面的收入,避免医生走向灰色收入。王一方表示,国家还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医生休息的权利,医院也要进行排班制度改革,不能让医生超负荷运转。 再次,医院和协会也应加强对医生的人文关怀。王一方说,现在医院普遍重视医生的技术进修,但帮助他们心理减压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当每一个医生找到了自身幸福感时,医患和谐才能更进一步。 医生的幸福期待
北京安贞医院副主任医师于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果每天辛苦的工作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和认可,是最基本的幸福;如果能在社会上得到应有的地位,安全的从业环境,富足的生活条件则是更进一步的幸福。这就是我的幸福目标,相信也是每个医务人员的幸福目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宋莉:幸福是患者走进诊室、走进病房带着信任的目光;幸福是不必像提防未来法庭上的对手一样提防患者;幸福是收入不用依靠设备和药品,而是靠自己的劳动;幸福是提供医疗服务时不必考虑经济绩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王健:当年上学时治病救人的理想,常常被日常繁忙的工作所冲淡。虽然现在关于医生的负面信息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只要理想在,幸福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