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久坐不动 易被血栓“拴”住
在10月13日全球第一个“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的“2014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人民日报社工会联合会、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局、人民日报社妇工委、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阎晓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拜耳医药保健中国总裁康洛克先生参会并致辞。                                       2014世界血栓日倡议仪式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共同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通过加强研究,建立血栓中心,全方位推动我国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事业,最大程度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和社会负担,最终使得患者及家属获益。  血栓是血管性疾病杀手  血栓包括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达4∶1。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的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3/1000;美国致死性和非致死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万,其中约29.64万例死亡;在中国,静脉血栓的发病形势可能同样严峻。  作为全球前3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静脉血栓已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人们对于这一常见、潜在致死的病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指出,如果公众能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性。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同样强调了对其预防的重要性。  王陇德表示,血栓性疾病给国人带来的困扰和伤害,已经不亚于任何一种我们耳熟能详的疾病,但目前并没有得到重视,只有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血栓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了解静脉血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  二、要坚持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  三、要主动就医,一旦发觉自己有静脉血栓风险或症状,要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缺乏运动是静脉血栓主要诱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介绍表示,形成静脉血栓最主要有三大诱因,即长时间住院、手术、长时间不运动。  资料显示,长时间住院会导致2/3以上的患者出现腿部静脉血栓;做髋关节或者膝关节手术,尤其是癌症手术患者,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长时间卧床休息,或长途旅行时没有及时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  总体来说,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而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此次“2014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就是希望国民从日常生活最细节入手,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告别久坐不动给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带来的危害。  阮长耿院士强调,除以上三大诱因外,75岁以上的高龄人士,有血栓症家族史的人,肥胖的人也易出现静脉血栓。  齐力 共同抵抗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尽管现代诊断技术高度快速发展,但是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仍较难在第一时间获得及时、规范治疗。另外,静脉血栓栓塞症可发生于任何临床科室中,以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肿瘤科、骨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更多见。”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荆志成在会上呼吁,成立国家级、省级血栓中心,在全国形成重视静脉血栓的氛围;医生们手牵手,建立呼吸科、心内科和血管外科等学科合作机制,建立院内有效的转诊和会诊机制,形成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绿色通道,帮助降低医院内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静脉血栓的防治专家共识,提高治疗效果。  专家们最后提醒,静脉血栓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时间,尤其“喜爱”不爱运动的人群。因此,想要预防静脉血栓,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开展血栓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每天“动起来”,才能远离疾病。





39健康网(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