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促进 PET/CT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第二届燕京肿瘤临床与PET/CT应用会议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闭幕。这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二次承办这一活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志教授指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自2010年PET/CT开机以来,PET/CT检查已超过万余人次,在PET/CT应用于肿瘤临床的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临床医生与核医学工作者间在某些方面常缺乏充分交流,在PET/CT的适应症、临床应用时机、应用范围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争议。这次学术会议的举办,将为肿瘤临床医生与核医学医生搭建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副主任杨志教授主持会议)   杨志教授指出,这一学术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核医学与临床各学科的协作、展示国内外PET/CT相关研究的新观点新动向、交流PET/CT临,促进二者间沟通,并倾听国内外临床医生的应用经验、意见及建议,从而促进PET/CT更合理而广泛地为临床服务,促进PET/CT在国内的合理应用。  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参会并做学术报告。国内专家中有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于金明院士;中华核医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嘉禾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顾晋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军教授等多位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黄钢教授等肿瘤影像诊断方面的专家。另外,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瑞士核医学学会(SGNM/SSMN)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专业考核委员会主席Michael PeterWissmeyer教授出席并介绍目前国际上肿瘤诊断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华核医学会主委、全军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田嘉禾教授出席会议)  PET/CT是现代大型影像设备之一,在肿瘤早期诊治、分期、疗效评价及放疗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ET/CT可以显示肿瘤的代谢功能,不仅可以早期诊断肿瘤,而且可了解有无转移,对肿瘤恶性程度的分期、分级、确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鉴别复发等均有价值。CT和MRI是当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它主要以清晰的影像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为特点,与PET/CT比较,共同点是PET/CT不仅能观察形态学改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的定量分析各脏器的功能、代谢、血流、受体及基因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是CT和MRI所不及的。PET-CT在肿瘤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肺癌、肝癌、结肠癌、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颈部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骨髓肿瘤、子宫/卵巢恶性肿瘤等。  (2)     恶性肿瘤的定位、分期、范围、转移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提供恶性肿瘤放疗前靶区勾画信息。





  (4)     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  (5)     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