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Cell Death & Disease研讨会在沪开幕
本次研讨会由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NPG,Cell Death & Disease、NPG,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中国科学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联合主办,生物谷BioonGroup承办。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共分五个议题:免疫调控与疾病;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干细胞生物学及其应用 ;癌症及其临床研究 ;“How to Get Published”。采用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中十分出色的科学家交流最新研究进展。 澳大利亚Walter+Eliza医学研究所Andreas Strasser教授介绍了不依赖于p53的DNA损伤所引发的的凋亡信号通路,这条信号通路与p53相互协调,共同增加肿瘤的抑制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林安宁教授研究团队最新发现IKK能够磷酸化激活BCL2家族BAD从而激活TNFα。 中科院动物所陈佺教授介绍了CSCs表面的一种新型标记分子PrPc,PrPc在调节CSCs的EMT过程中十分重要,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结肠癌转移的新型靶标。 Gerry Melino教授介绍了p63和miR-205在细胞迁移和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指出实验证明p53突变能够抑制p63及miR-205的表达。 时玉舫研究员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等研究内容发表精彩报告。他用一幅水中倒影的图片来形容间质干细胞--一半真实一半幻影,形象地把肿瘤描述成一个不能愈合的伤口,而间质干细胞在这其中举足轻重。生动形象的演讲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寻找新的抗肿瘤方法提供了新的线索。 朱景德教授针对表观遗传学对癌症研究的重要性展开演讲,描述了基因组、表型、表观修饰及环境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并指出利用表观遗传学可进行早期诊断。 意大利罗马“Tor Vergata”大学Mauro Piacentini介绍了Ambra1在哺乳动物自噬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描述了Ambral1调节自噬过程的作用机制,以及CUL4-DDB1、CUL2-5/ElonginB等在Ambral1泛素化中的作用等。
器官移植会产生免疫耐受,意大利罗马“Tor Vergata”大学Giuseppe Tisone为针对肝脏移植及其免疫耐受问题展开演讲,他成功的进行了2000个器官移植手术,其中包括600例肝移植,多例肾移植和胰腺移植。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众多参会者争相提问,就相关问题和Giuseppe Tisone展开交流。 5月9日下午,第一届《细胞死亡与疾病》(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研讨会开始,Pooja Aggarwal以Nature出版团队,介绍了如何在Nature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秘诀”。Gavid Vaux等专家用图片等实例向大家讲解了论文编辑中一些常见错误、撰写论文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论文的出版流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