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中国房颤内外科治疗技术高峰论坛召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  12月15日,由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外分会瓣膜病学术委员会、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社联合协办的中国房颤内外科治疗技术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来自国内外房颤诊断与治疗高水平机构的众多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房颤的发生机制、个体化治疗技术、内外科联合杂交技术等热点问题。  房颤的治疗技术从外科迷宫手术获得巨大成功演化而来。目前,内科电生理标测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房颤治疗在机制、消融径线的改进等领域获得巨大发展。  而外科在总结迷宫手术优缺点之后,结合消融设备的改进发展出双极消融设备和微创胸腔镜辅助消融技术,使得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获得更大的进步。  近年来,房颤的内外科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更多关于房颤内外科治疗的研究持续进行。此次论坛举办目的就在促进中国房颤内外科领域新型合作模式的研讨和推广,推动房颤治疗的临床与科研技术发展,进一步促进治疗水平的提高。  来自美国辛辛那提房颤中心的著名微创房颤射频消融专家Randel Wolf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微创治疗房颤技术已经成熟,房颤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愈房颤,恢复正常生活,而不仅只是依赖药物控制。  Wolf教授告诉39小编,微创手术治疗房颤在疾病治疗及成本控制方面都优于药物控制,但目前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医疗界和患者及家属对于这一点的知晓程度还比较低。  未来,除了举办面向专业人士的研讨会议之外,还会在中国的许多城市举办专门面向患者的讲座和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事实上,Wolf教授在美国定期会通过电台、网络等方式,向美国患者宣传这一新的房颤治疗理念及技术。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兼第九病区主任孟旭教授认为,内、外科手术治疗房颤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如果内外科医生能站到一起,联手完成对患者的治疗,那就能达到优势互补、劣势抵消的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更有利。    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姚焰教授则表示,欧洲很多国家房颤手术治疗采取内外科同时做的方法,这有可能使部分患者冒多挨一刀的风险。阜外的方法是,内科手术先做,一旦效果好,治疗便到此结束;若内科手术效果未达预期,再让外科做。用内外科手术分期做的方法让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吴英恺院士是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2012年1月5日,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宗旨是弘扬和传承吴英恺院士的高尚医德和治学精神,联合国内外关心医学和健康事业发展的人士,通过奖励优秀的预防、临床、科研医务工作者,开展心血管病防治科普宣教和资助医学学术交流等活动。  基于房颤治疗是国内外心血管临床疾病治疗热点领域这一现状,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举办了首届中国房颤内外科治疗技术高峰论坛,迈出了基金会打造心血管疾病医学公益平台的第一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