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城市

黄晓亮: 信息化建设是医改的重要助推器
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是《“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的五项重要任务。这张蓝图绘成,最终要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相比较以前的医改,现在的医改更加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信息化作为医改支撑依托和助推的作用越来越大。就目前来说,任何一项医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在12月7日举行的第三届“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与发展珠江论坛暨广东医联体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广东省卫健委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黄晓亮以《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与深化医改》为主题,介绍了信息化在医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分级诊疗:信息化发挥了五大作用  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内容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黄晓亮表示,广东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医疗联合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两个主要抓手,实现基层医院有能力治疗常见病,大医院集中力量诊治疑难重症疾病。在推进分级诊疗方面,信息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推动远程医疗发展,快速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比如通过构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用远程的会诊解决基层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断。另外,通过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这种典型的远程诊断模式来帮助基层医院,能够很好地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的效率。  第二,发展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也是依托三级医院,面向患者提供在线问诊、问药,以及健康咨询等等服务。  第三,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通过智能客户端搭建起家庭医生、居民之间的交流平台。对于居民来说,可以利用这个平台结合一些可穿戴设备提供在线的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等等这些便民服务;对于家庭医生来说,也可以应用签约的APP管理居民,方便他们信息采集和互动交流以及健康管理。  第四,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是当前国家卫生改革高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建立分级诊疗,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实现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司其责,构建中国医疗新体系的关键举措。目前各地探索的医联体有多种模式,其中一种典型模式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紧密型联系。这种医联体,需要通过医联体信息平台的构建,来实现机构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第五、AI医生强化基层的诊断能力。这几年发展起来的AI医生(人工智能),AI能够提供智能问诊、辅助诊断、辅助治疗和精准医疗等等功能,尤其是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可以帮助基层医疗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为重点,强化基层的诊断能力。  目前,广东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作为基层医疗网底的村卫生站,村医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存在着看病“看不准、不敢看”的问题,在贫困村更加突出。  今年9月,广东省卫健委实施了“健康扶贫AI医生进乡村”项目,为2277个贫困村配置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引入了AI助手,来帮助村医诊断一些常见病。此外,还通过建设区域信息平台,来改变服务模式,实现基层医院、二三级医院之间数据共享与业务的联动。  现代医院管理:信息化助力内外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有两个重点,对内是要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对外是要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  黄晓亮表示,对内,也就是医院的科学管理,通过把院内的一些数据、信息系统打通,实现院内数据的互联互通,来达到对医院的质量安全、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绩效考核等等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患者来说,也就是对外来说,要用信息化的手段,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支撑,打造新的健康服务模式,用“云大物移智”等新兴技术把供需两侧的服务进行深度的改造。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开展惠民便民服务,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另外一方面也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方便就医。  医保:依靠信息化实现统一管理+线上支付  在医保方面,要推行支付方式的改革,不管是现在正在推行的按病种分别付费,还是以后马上要实施的按DRG付费,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三医联动”,即是: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是全面建成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招。卫生和医保之间的联动,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数据的联动,还有就是医保部门提出的2020年要实现省级统筹,实现医保基金的统收统支统管。  而要实现这些统一管理,肯定要把分散在各地市的医保支付平台、医保信息的管理平台,全部统一到省里面的医保的信息管理平台上来。  然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也可以实现线上医保的支付,来方便老百姓。  药品保障供应:“互联网+药学”惠民服务  在药品保障供应方面,国家医改已经从只保障药品的供应,向在保障供应的基础上加强药学服务能力,改进药学服务方式上面逐步推进。所以,现在提出推行互联网+药学的惠民服务。  通过采药平台,可以提高药品集中采购的服务,还有监管的能力,以及药品的预警和监测。基于大数据应用短缺药品监测信息系统,强化对短缺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估,也推进我们整个对药品全流程的一些动态的感知、预警和监测,包括对和利用药还有药物服务、用药咨询,都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服务。  综合监管:信息化手段推动监管方式创新  信息化应用在综合监管方面,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文件,监管已从以前的只是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监管,变成现在对全行业,包括公立和民营在内的监管。而且是全流程监管,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强调多元化,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进行监管。尤其强调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对全流程、全行业动态的监管,推动监管方式的创新,并且建立起风险的预警和评估机制。





  其他:信息化推进医疗卫生相关领域的改革  黄晓亮说,信息化除了在医改的五个重点方向起到助推作用,还有第六个方面作用,那就是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  像公共卫生的防控,熟悉的120调度,妇幼保障计免接种,慢性病、传染病等线上的服务一体化管理等等,还有智慧养老以及智慧健康管理等等都可以看到信息化建设的身影。没有信息化,可能很多工作都难以推进。(通讯员  伍晓丹 彭睿宇)